賽德克巴萊.jpg   

導演:魏德聖 

主角:林慶台、大慶 

 

「賽德克‧巴萊」,在賽德克族語是「真正的人」。那麼電影「賽德克‧巴萊」就是我的「電影‧巴萊」,是部「真正的電影」。

 

雖然尚未看片前,聽到評價褒貶不一。但坐在電影院兩個半小時,卻一點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漫長,反而像是跟著電影回到那個年代飛速活了一遍。每個場景、每段對話,無不深深嵌進心中,隨之澎湃之餘,卻也可以感受到心靈的平靜。電影結束後,這些情感仍不斷發酵,久久不斷。原來這就是我們陌生的台灣史,電影以史詩的方式呈現,終於可以讓我們更驕傲的認識自己。

 

 

平靜的把自己拋入那個時代 

說真的,未去看前是有點擔心,要是花了大成本,結果拍出來跟「阿凡達」故事一樣平板單調,那麼再豐富的特效,也無法讓我滿足。所以去看前,一直對那些負評做心理建設。甚至預設了電影很難看,但為了支持魏德聖導演的這份夢想,無論好壞,也一定要捧場的。因為許多導演拍小品電影時還很優,一旦資金突然變多,反而不易掌控很容易就變爛片,這幾年大陸灑大錢號稱的大片,幾乎都淪為這樣的下場。

 

所以難得一位有夢想的導演,肯花大錢和時間拍一部台灣史詩,很怕要是不去支持,以後就再也沒台灣導演敢做這樣的投資了。因為這樣的動力驅使,即使已經大致知道故事的輪廓,也看了許多正反面影評,還是堅持要看「賽德克‧巴萊」。就當是為敢作夢的台灣電影加油吧!!!

 

結果,真是多慮了,比我想像中的好電影還要好太多。看完心裡滿滿滿滿的,有種中樂透的快感。

 

跟導演說的一樣,看這齣電影時,別帶任何成見,把自己當成那個時代的人走進去。所以一坐進電影院,就把自己拋進那電影中,去當那個時代的人,完完全全的去感受。讓人驚異的是,宣傳時大家聚焦在霧社事件,但一開頭清朝官員切割台灣給日本的這段歷史,導演也處理的不俗。雖然沒幾個鏡頭,但很快的能讓人進入當年台灣既是多元種族卻一夕淪為階下囚的氛圍。

 

若真要挑毛病,就是本片一開始的幾處動畫,處理得太粗糙了。但瑕不掩瑜,之後導演將大家漸漸帶入賽德克族與日本人的歷史恩怨中,所展現的電影美學,一段一段,都讓人驚嘆,說本片是台灣史詩電影一點都不為過。

 

 

層層質疑 不是問題 

看完本片後,之前聽到的負評,幾乎不構成威脅。質疑為何要分成上下集,看完上集就花了兩個半小時,還有意猶未盡的感受,故事還沒說完,當然要有下集。套句朋友說的,這樣的水準與內容,分成上中下三集來看也願意。

 

還有未去看片前,有人質疑裡面場景太血腥,殺人過於逼真...。但當年的台灣就是處於這麼混亂的狀態,我認為導演已經運用許多電影美學,柔化原本會更為暴戾的場面。例如霧社運動會反動時,巴萬帶著一干賽德克族小朋友殺光日本老弱婦孺一景,短短一番話帶過,沒出現畫面,卻在心底激起更恐懼的漣漪。這些血腥的畫面如果真拍出來,電影美感也不見了。

 

或質疑女性出現在電影裡太少,看完後,已無這些感受。電影的主體是「霧社事件」,導演當然是聚焦在一個事件上,若要層層顧慮,那恐怕只能拍成電視長篇了吧。以這齣電影考究的程度,每句台詞再平凡,也是有意義的。在這齣電影中出現的女性,絕不是平白出現。溫嵐跟老公的對話,徐若瑄不解恐懼的眼神,與對父親的哭喊,都能顯出在電影中的價值。電影「三百壯士」中,美女也沒出現多少畫面呀,況且太多女性的劇情而無關電影主題,也不是大家樂見的吧。

 

然後有人說音樂太少,有人卻說音樂歌舞場面多。那到底音樂是多還是少呀???哈哈。結果,又是我想太多。音樂不多不少,恰如其份。無論是電影一開場提升磅礡氣勢的西方管弦樂,或是族人結婚歡慶的口簧琴,還有平常原住民族砍樹、出征所唱的歌曲,都大大提升電影的美感。更何況音樂,本來就是原住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並非為了電影硬加出來的,所以自然,所以動人。

 

我感動於莫那魯道在祖靈的溪邊跟著父親,二部輪唱時,從困惑中唱出信心。我感動於電影中的女聲悠悠的吟唱賽德克族人,要勇敢的當個賽德克‧巴萊。我更感動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魏導奔波於資金上的各種繁雜事情,卻還能集中心力,雕琢出這麼層次分明的一部電影。

 

 

電影中的人性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導的電影,連小人物都是有戲的,也因此更豐富了主角,更豐富了電影的深度。加上配樂與對白的輔助,淡淡的卻幕幕攝入人心,思索。看他的電影,要把自己放得很空很安靜,然後跟著導演,去窺探電影中每個人心中的掙扎與理想。只要一分心,「海角七號」就只剩嘻嘻哈哈。只要一閃神,「賽德克‧巴萊」就只剩殺戮復仇。這些嬉笑怒罵背後,導演想說的就是人性,有掙扎的人性,有夢想的人性。

 

就像電影中日本軍官,進攻霧社時,看到山上的紅櫻,也忍不住喊:好美。這是人性。經過多年統治,有日本軍官已願意瞭解當地人,也有日本軍官還是把原住民當狗,堅持只信仰自己的太陽旗而無視彩虹的美麗,這也是人性。已穿上日本警服的賽德克人,想讓自己變成文明人的想法,不時與祖靈觀衝突的掙扎。剽悍的莫那魯道深信祖靈,卻失去最重要獵場成為日本階下囚的掙扎。甚至最後要召集十二個賽德克族一起發動霧社事件時,每個長老各持不同的看法,也都充滿人性的掙扎。這些「人性」,魏導都拍出來了。

 

上集太陽旗的最後一幕,莫那魯道靜坐在沒升上太陽旗的升旗台前,沈思著。鏡頭淡出,周邊散落著日本人的屍體,霧色中的霧社,籠罩著山雨欲來的平靜。讓人期盼又憂心,下集的到來,正是賽德克族考驗的開始。

 

這真的是部可以坐在電影院中,細細觀賞很多次很多次的電影。魏導的電影,真的要在電影院直接融入的專注才能深刻感受,非電影台播到一半進廣告可輕易取代的氛圍。因為魏導,終於知道什麼叫做「看.電.影.」。當然,看電影還是很主觀的,只是以我自己看到「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所感受到台灣能有這樣堅持的電影工作者,還是很想大聲喊出:「驕傲!!!」



延伸閱讀:

【電影】「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還是想說說

官方網站:http://www.seediqbalethemovie.com/main.php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老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