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瑪爾肖像.jpg  

朵拉‧瑪爾 肖像 (畢卡索,1937)

再不認識藝術的人,也聽過「畢卡索」這個名字,如雷貫耳的名聲,在他高齡九十幾歲又過世三十多年後,這三個字幾乎可以是縱貫二十世紀藝術家的代表。但越發認識畢卡索的人生,就覺得這個人實在活得痛苦晦暗。

 

也許天才總是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吧,包括在感情上,相較於夏卡爾的專情,畢卡索則屬極多情了,他並擅長將自己的痛苦移植到他的女人們身上。嚴格說起來,畢卡索的人生可不止七個女人,只是這七個女人還喊得出名號而已。美國女作家亞麗安娜‧哈芬頓所著的《畢卡索‧創造者與毀滅者》便詳盡描述畢卡索的感情生活,此書一出眾人譁然並引發許多爭議,但也說明無風不起浪。

 

而這股對生命的不滿足與不妥協,移轉到藝術上,再加上那個動盪的年代,正是西方現代主義蓬勃,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可以百花爭豔的時刻,更加強畢卡索精髓盡收卻又不願隨波逐流的競逐心態。也許當代最偉大最知名的藝術家,就這樣被激發出來的。

 

畢卡索的立體主義被視為是抽象藝術的開端。將形體打散後,在同一平面不遵循視覺予以重新組合,觀者可以在一張臉中,同時看見臉部的正面與側面。在畫面的用色上也盡量純粹,以凸顯那被破壞後再重組的創造。(不知怎的,讓我想起三民主義國父說的「先破壞再建設」,其實兩者提出的時間點很接近呢,哈。)

 

因此畢卡索說:「繪畫有自身的價值,不在於對事物的如實描寫,我問我自己,人們不能光畫他們所看到的東西,而必須首先要畫出他對事物的認識。一幅畫像表達它們的現象,同樣要能表達出事物的觀念。」這觀念在1937年他為祖國西班牙所畫的「格爾尼卡」到達了極致。

 

格爾尼卡.jpg  

格爾尼卡 (畢卡索,1937)

當時西班牙正陷入內戰中,畢卡索在這段期間滿腹憂患和憤怒,創作了許多反戰的藝術作品。一九三七年,西班牙境內的法西斯軍隊,對著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文化中心「格爾尼卡」小鎮狂轟三小時,全鎮六分之一的人民死亡,傷者無數,全鎮幾乎被夷為平地。造就畢卡索「格爾尼卡」這幅畫作的決心,光草圖就六十三幅。

 

費時半年,這幅巨大的畫作,也成為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品。

 

「格爾尼卡」是畢卡索結合立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將牛頭、馬身、人像等予以解構、變形、再結構,強烈表達了畢卡索對西班牙內戰的不滿與感傷。正中間嘶鳴的馬,代表受戰爭摧殘的人民;下方一隻手握著斷劍,象徵人民必將復仇的決心卻也是悲劇性的犧牲;畫作最左方一張面無表情的牛頭,則影射當時的西班牙政府對人民疾苦的淡漠,與下方承繼聖母哀子圖的悲愴形成強烈對比。這幅畫作在當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即引起國際高度關注。

 


畢卡索展覽.JPG

最近,史博館又即將要推出畢卡索的展覽,63幅畫作從巴黎畢卡索博物館來台展出,聽說作品含括畢卡索的每個時期。畢竟一代宗師畢卡索的生命型態與創作理念,與整個二十世紀多樣的社會變遷與思想動盪緊緊相繫。透過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也正反應出這豐富萬變的時代縮影。我是已經買好預售票,準備挑個好日子去欣賞了。當然,依然希望可以遇到曾淑芸老師導覽囉。

 

 

「世紀大師畢卡索特展」 

展期:2011.06.18~09.18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時間:每日10:00~18:0017:00後不售票)

票價:全票280 / 學生票250 / 團體票(20人以上)、敬老票220

預售票:6/17前預購雙人套票只要399元(原價560元),限量一萬張。

憑預售票可享語音導覽買一送一

官網:http://picasso.ishow.gm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老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